第 193 期:共探四季度市场趋势与美股代币化机遇
编辑整理:Peter Techub News
9 月 30 日 20:30,Uweb 直播课第 193 期聚焦“四季度市场宏观趋势盘点”开启分享。Uweb 校长于佳宁校长担任主持,特邀嘉宾 Roger 参与,围绕“年内市场是否会有大回调”“四季度和明年宏观趋势与交易要点”两大核心问题展开深度探讨,为关注数字资产与美股市场的从业者、投资者解析行业走向。
于佳宁校长在开场中强调,当前正值三季度收官、四季度启幕的关键节点,市场对美联储降息节奏、数字资产与美股联动性的讨论热度居高不下。此前 Uweb 线下课程中,50 余位全球学员齐聚交流,不少人在课前对市场前景持保守态度,认为牛市或已接近尾声,但课后经多位行业老师观点修正,对 2026 年宏观面及“四年周期论”的认知发生转变——当前市场周期的复杂性远超传统规律,华尔街入场后行业逻辑已出现根本性变化,这也为本次直播的议题讨论奠定了基础。而身处新加坡参加 2049 活动的 Roger,也从全球行业动态视角切入,提前透露将结合美股与数字资产市场的最新变化,拆解年内回调风险与长期趋势。
一、年内市场是否会有大回调?—— 短期调整难成“大级别的转折”
针对“年内市场是否会有大回调”这一核心问题,Roger 与于佳宁校长从技术面、流动性、宏观事件三方面展开深度分析,一致认为年内大概率以“短期弱势盘整”为主,难现颠覆性大回调。
从技术面来看,数字资产市场的调整早于美股启动。Roger 指出,自 8 月 24 日以太坊触及 4950 美元新高后,市场开始急速下跌,比特币周线同步出现“死叉”——这一传统意义上的负面技术信号,通常需要 8-10 周的调整周期才能修复。截至直播时,调整已持续 5-6 周,意味着后续仍有 3-4 周的盘整窗口,叠加 10 月美国政府可能停摆的宏观变量,10 月上中旬市场或继续测试底部支撑。不过,从关键价位来看,比特币在 10 万美元以上区间已完成 400-500 万枚的巨量换手,这一换手深度为历史罕见,10.5 万 -10.2 万美元区间支撑较强,即使出现短期插针跌破,也大概率快速收回;以太坊 3800 美元附近支撑明确,深度回调或止步于 3500-3600 美元区间,难以形成“破位式下跌”。
流动性层面的“分化”也支撑了“短期调整而非大回调”的判断。Roger 提到,当前美股市场面临散户与机构现金持有率双低的问题——散户现金持有率不足 16%,机构更是降至 3% 以下,短期流动性枯竭导致美股估值承压(标普动态市盈率突破 40 倍,创历史新高),但这一调整更多是“高估值后的理性回归”,而非趋势逆转。数字资产市场则呈现“U 本位流动性充裕、比特币现货稀缺”的特点:USDT 每周仍保持 30 亿美元增发规模,但全球主流交易所比特币可交易总量已降至 170 万枚左右,较 2021 年的 400 万枚、2018 年的 600-800 万枚大幅减少,市场对核心资产的一致性增持,为价格提供了底层支撑。
对于 10 月美国政府停摆这一潜在风险事件,两位嘉宾认为其对市场的冲击更多体现在“情绪扰动”而非“基本面破坏”。Roger 分析,若停摆持续三周(如市场预期),或导致美国四季度 GDP 增速下降 0.4%-0.5%,且非农数据等关键经济指标将暂停发布,可能模糊美联储 10 月降息信号。但从历史经验来看,政府停摆属于“短期政治博弈”,民主党与共和党围绕明年中期选举的角力是核心矛盾,而非经济基本面恶化的体现,叠加美联储年内仍有 1-2 次 25 基点降息的预期,市场难以因单一事件触发大级回调。
于佳宁校长补充道,市场对“四年周期论”的担忧也需理性看待——过去 17 年、21 年的牛市收尾确实呈现四年周期特征,但当前华尔街主导的“中心化资产再定价”周期,已与传统数字资产周期形成叠加,10 年维度的大周期尾部效应可能弱化四年周期的影响力。短期内,市场或通过“制造阶段性顶部假象”诱使投资者交出筹码,但从资金流向与资产稀缺性来看,年内难现“深度熊市式回调”。
二、四季度和明年宏观趋势和交易要点—— 降息、资产联动与合规布局成核心
在四季度及明年宏观趋势与交易要点的讨论中,两位嘉宾围绕“美联储政策节奏”“资产联动逻辑”“合规赛道机遇”三大维度,给出了具体分析与操作建议。
1. 宏观趋势:降息节奏主导市场,2025 年上半年或迎“流动性红利窗口”
Roger 指出,美联储的降息节奏将是未来 12 个月市场的“核心锚点”。当前市场预期年内还有 1-2 次 25 基点降息(10 月、12 月各一次),2025 年上半年则可能有 3-4 次降息(累计 75-100 基点),若 2025 年 5 月鲍威尔任期结束后,特朗普任命亲政策倾向的美联储主席,不排除出现 150 基点以上的“激进降息”。这一背景下,四季度市场或呈现“降息初期的震荡蓄势”,而非“急涨行情”——正如行业分析师尼森此前的观点,“降息初期市场不一定急涨,升息初期也不一定急跌”,市场需要时间消化政策预期与流动性释放节奏。
于佳宁校长则从全球资产配置视角补充,2025 年宏观面的“确定性”在于“算力扩张”与“传统资产数字化”两大趋势:全球算力缺口仍在扩大,中国区因英伟达显卡受限催生国产替代需求,美国、中东的新能源储能与挖矿基建加速布局;同时,美股头部资产(如“七姐妹”科技股)的代币化、港股上链的合规探索,将成为传统资金与数字资产的重要衔接点,这一趋势可能在 2025 年二季度后进入加速期。
2. 交易要点:聚焦核心资产,警惕“短期套利陷阱”,布局长期基础设施
在具体交易策略上,两位嘉宾给出了明确的“攻防建议”:
- 核心资产优先,规避小众币种风险:Roger 强调,数字资产市场应聚焦比特币、以太坊等“真正带来增量买盘”的核心资产,警惕部分 DAT(数字资产交易)项目的“短期套利模式”——如部分公司通过募资购买小众低市值币种、装入上市公司的操作,未形成二级市场实际买盘,窗口期仅 3-5 个月,后续进入者面临溢价消失、募资困难的风险。相反,像博雅互动、MicroStrategy 这类通过“业务联动 + 合规募资”购买核心资产的企业,其长期价值更值得关注。
- 美股与数字资产的“双向联动”机会:于佳宁校长提到,美股代币化是四季度至明年的“重点跟踪赛道”。当前美股上链已形成成熟模式(如瑞士离岸架构包装、规避 SEC 管辖),而港股上链因港交所“权益类资产仅限本地交易”的规定,需通过迪拜等离岸地区的信托、票据架构探索,短期虽面临流动性不足问题,但长期若香港推出人民币数字资产政策,或激活传统资产价值。投资者可关注“美股核心资产代币化”的合规产品,以及港股中“业务与 Web3 强关联”的上市公司(如布局 RWA、算力基建的企业)。
- 合规与基础设施成长期布局方向:Roger 提醒,香港监管近期的“降温政策”(抑制短期炒作、强调良性循环),已释放明确信号——行业正从“野蛮生长”转向“合规深耕”。四季度及明年,应重点关注两类机会:一是 RWA(现实世界资产)中的债券类资产(如低风险债的链上发行,可降低承销成本、提升流动性)、一级半市场股权代币化(如未上市科技公司份额);二是 Web3 基础设施,如合规托管、链上审计、跨链结算工具,这类赛道受周期波动影响小,且符合监管导向。
于佳宁校长最后总结,当前市场正处于“传统金融与数字资产深度融合”的关键阶段,投资者需摒弃“短期投机思维”,既要关注四季度降息窗口下的核心资产波动机会,也要布局 2025 年合规赛道与基础设施的长期价值。对于普通投资者而言,“控制仓位、分批布局、聚焦合规产品”是应对市场不确定性的核心原则,避免因追逐短期热点而忽视底层风险。
本次直播不仅为观众拆解了四季度市场的“变与不变”,也为内场“美股代币化股票全年梳理”主题提供了宏观视角支撑,后续内场讨论将进一步聚焦美股代币化的具体案例、流动性特征与操作策略,为机构与高净值投资者提供更细分的分析。